1951年末,设于碧潼的第5战俘营首先有了俱乐部,很受战俘欢迎。1952年春,各战俘营及下属中队都建立起了倶乐部,据统计,当时共建了30多个战俘营与中队两级俱乐部。
这是完全由战俘组成、为战俘服务的俱乐部,俱乐部委员由战俘无记名投票产生,倶乐部的活动范围覆盖战俘的伙食管理、文体娱乐、阅读写作、通信、宗教活动、节日安排、照料病号等各个方面。除了出公差和执行纪律两项外,倶乐部总管战俘生活的各个方面,同时,倶乐部也是俘管人员与战俘沟通的桥梁。战俘的意见、建议通过每月、每周召开的俱乐部会议向俘管处转达,战俘营管理机构的安排通过倶乐部向战俘传达解释,这种沟通形式使志愿军俘管人员与战俘间的关系更为融洽,后来,俘管处也建立了俱乐部,形成自下而上的三级组织体系。
每个俱乐部设主席、副主席各一人,六名委员,每个委员负责俱乐部内一个部门的工作。俱乐部主席、副主席及各个委员每周六要开会总结上周情况,安排下周工作计划。每月第一天要召开一次俱乐部全体大会,检讨上月各项工作开展情况,听取意见和建议,研究通过其他事项。
从俘管处到战俘营各团、队,还经常召集战俘开各种座谈会,听取他们对生活、管理、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意见。每次召开座谈会,研究文体活动时,战俘发言最热烈,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。对战俘的看法,凡正确的、合理的都予以接受;不正确或办不到的意见和要求,则予以耐心疏导和解释。俘管人员经常与各国战俘谈心,广交朋友。各中队的俘管人员,都与战俘住在同一个营区内,随时相互往来,没有界限。平时还在一起打球、打牌,气氛融洽。
战俘营的文娱活动是丰富多样的。
俘管处从国内各大城市购置了大量文娱、体育器材,及许多报刊、书籍,包括美、英等国的古典与当代文艺作品,分发到各战俘营俱乐部。了解到美国战俘喜爱橄榄球运动,俘管处便通过有关方面,专门从国外购进一些橄榄球,这样,美军战俘每周都可以进行橄榄球赛。
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体育运动方面,篮球、足球、美式橄榄球、排球、拳击、摔跤、游泳、滑冰等运动项目都有大量爱好者。在战俘营区内,建立了固定或移动拳击场、篮球场等运动场所,甚至在鸭绿江边建了高出水面19米的跳水跳台。室内游艺活动包括国际象棋(棋盘与棋子均是战俘自己刻制的)、多米诺骨牌、乒乓球、掷飞镖游戏、宾果游戏、弹子游戏及各种扑克牌游戏等,每天都有很多人总是在忙于计划、安排这方面的活动。
1952年11月13日至26日,战俘营举办的一次规模宏大,有十几个国家战俘参加的“奥林匹克”运动大会把战俘营体育运动推向高潮。
运动会从开幕到闭幕历时14天,参赛选手500多人,分别属于美、英、加、澳、韩、菲、土、法、荷、比、希、波多黎各等12个不同国家和地区。运动会开幕式模仿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大会,既正式又庄严。先是运动员高擎五彩缤纷的旗帜,迈着雄健的步伐,一个方阵一个方阵地进行入场式。然后是美国战俘一等兵威利斯·斯通举着“奥运”火炬进场点燃熊熊燃烧的大火炬,接着升会旗,运动员庄严宣誓。
运动会的项目有球类(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棒球、美式橄榄球)、田径、体操、拳击、摔跤及技巧运动等数十项。
运动员白天在运动场上竞技、比赛,晚上则欣赏各种文娱节目的演出。战俘排演的节目、志愿军宣传队的文艺节目以及电影晚会等,天天不断。
整个运动会自始至终,从主持大会、组织竞赛、运动裁判到大会新闻采编、摄影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,一律是战俘担任。各国战俘热情高涨,每一项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,与会者人人满意。
两周后,战俘营“奥林匹克”运动会在和谐、友好、愉快的气氛中举行了庄严的闭幕式。
对这次运动会,美国战俘克莱伦斯·康文顿军士说:“凡是头脑健全、具有理智者,都不会说这里的战俘,不论现在或过去,没有得到最好的照顾。我还要指出,这次大会是争取和平与美好未来的一种真诚友谊的体现。”
美国战俘汤姆·戴维斯从这次运动会上认识到,“文化、种族、信仰都算不得什么。我们是聚居在一起的人类,都具有完全平等、互相尊重的感情,可以一道在友谊与和平中生活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